9月13日上午,来自东亚、欧亚15个国家的27位外宾及全国友好协会和自治区陪同人员共计51人,走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新疆胡地亚于孜镇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实地参访中国民主立法在基层实践的“新疆样本”。
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于2022年7月,是一个集自治州、自治区、全国三级立法联系功能于一体的联系点,注重民族团结与基层民意表达,是新疆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讲解员贾娜(胡地亚于孜镇人大主席)介绍,该镇具有民族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特点,镇内五大交易中心汇聚了大量务工和经商群体,涉外贸易往来频繁,毗邻霍尔果斯口岸的区位优势明显。这些条件使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倾听各民族民意、汇聚各方智慧的“连心桥”,群众将自己对法律法规的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进行收集,通过立法联系点把群众的心声转化成“法言法语”,再通过三级立法点的平台反馈给上级的立法机关,真正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好的反应人民的意愿,真正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成立至今,该联系点共接收79部法律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建议975条,其中52条被采纳。民主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切实解决问题的途径——立法工作因民意浸润而更接地气,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在《代表法》修订过程中,当地群众提出的“代表应带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并写入法律,成为“金点子”变“金果子”的生动案例。
贾娜向外宾们介绍: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让立法工作从“庙堂”走向“田间”的平台,不仅是国家立法的“民意传感器”,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平台。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委员工作站、司法所等载体,提供立法征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让立法不再是遥远抽象的“大事”,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身边事”,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伊犁州五级人大代表共1.6万余名,作为其重要载体,其中县乡两级代表占比超过90%,少数民族代表超70%。他们通过议案建议、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方式,持续推动民意转化为治理实效。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711件,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超千项,切实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外宾纷纷表示,在中国的立法过程中,基层立法联系点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立法过程中,而且是来自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区域的代表,这么广泛的代表性十分罕见,只在中国看到过。
(供稿人:新疆胡地亚于孜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 张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