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效提升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伊宁县人大常委会打破传统培训“单向灌输”模式,构建“精准化教学、场景化实践、数字化管理”三维立体联动培训体系,推动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转化”跃升,以高质效培训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化教学,按需定制“靶向课程”
分层分类“画像式”培训。每年对新任代表开设“履职ABC”基础班,重点培训宪法法律、代表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视察调研、议案建议收集整理撰写等基本功。年均培训新任代表20余人次。建立“以老带新”结对帮学帮教帮带机制,制定因人施教个性化方案,结成“一帮一” “多帮一”帮学帮教帮带对子20余个,开展“点对点”实战示范式言传身教;连任代表开设“进阶赋能”专题班,重点围绕预算审查、民生实事票决、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代表“五员两模范”履职、代表“家站点”服务、监督工作、依法履职等,在工作一线开展体验式案例实战教学,年均培训连任代表300余人次;县乡人大干部开设“破冰攻坚”实训班,重点强化政策法规业务、人大工作规范、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四个机关”建设、执法检查调研、人大监督和统筹协调等履职素能,在现场进行沉浸式实操教学,年均培训县乡人大干部400余人次。
问题导向“点单式”授课。通过“代表履职APP”征集培训需求,形成“执法技术短板”“预算业务难题”“监督实操困惑”等8类“问题清单”,邀请司法、财政、审计等单位业务骨干开展“订单式”辅导。针对代表反映的“预算报告看不懂”问题,开设“财政报告解读工作坊”,用可视化图表拆解专业术语,代表满意度达96%;针对代表反映的“法律条文把不准”问题,开设“释法解读模块”,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解读法律条文,代表满意度达95%。通过“点单式”授课解答,及时回应了代表和人大干部工作中的专业技术难题,解答专业技术难题20余个。
二、场景化实践,打造沉浸式“履职实验室”
模拟演练“实景课堂”。开设“人大议事规则实战推演”课堂,模拟常委会审议、专题询问等场景,代表通过角色扮演掌握议事规则;组织“民生实事项目路演”,由代表现场质询部门负责人,提升监督实战能力。先后开展“人大议事规则实战推演”、“民生实事项目路演”10余场次,参演代表90余人次。
一线攻坚“跟岗实训”。选派年轻代表和人大干部30余人到执法检查、预算监督、议案建议办理、规范化文件审查等岗位“轮岗练兵”,安排代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环境污染治理”“营商环境暗访”等专项行动,在攻坚一线转化培训成果。两年来,通过跟岗实训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环境污染治理”等痛点难点问题13项。
三、数字化管理,构建“学用评”闭环链条
云端建档“一人一策”。依托“代表履职数字系统”,自动生成代表参与培训、提交建议、联系群众等数据画像,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全县1185名区州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均实现“代表履职数字系统”管理。
学分考核“动态激励”。实行“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制,将培训表现与评优评先、连任推荐挂钩,对学分不达标代表发送“提醒函”,倒逼主动学习。对15名学分不达标代表发送“提醒函”,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促进作用。
学分考核“动态激励”。实行“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制,将培训表现与评优评先、连任推荐挂钩,对学分不达标代表发送“提醒函”,倒逼主动学习。对15名学分不达标代表发送“提醒函”,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促进作用。
成果转化“追踪问效”。建立“培训-履职-评价”反馈机制,对代表提出的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学以致用。两年来,参训代表人均建议质量同比提升25%,推动措施办法出台5项。
通过实施三维立体联动模块化培训,赋能该县人大工作加速跃升。2019年,该县人大常委会荣获自治区人大系统先进集体,2023年,该县胡地亚于孜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全国人大命名为新疆首个、北疆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同年,在全疆首创人大代表“五员两模范”工作机制;温亚尔镇布力开村州级人大代表、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先后荣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21年国家“七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等荣誉称号。(伊宁县人大常委会 井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