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市:“四化”举措助推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奎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坚持把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抓规范、抓履职、抓落实、抓服务,实现管理制度化、载体多元化、指导常态化、保障精细化,推动街道人大工作基础更扎实、工作水平更高效、工作活力更充沛,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更凸显。
明确标准抓规范,推进管理制度化
加强顶层设计。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听取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专题研究站(点)建设、力量配备等具体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把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纳入人大重点工作整体布局一体推进,研究制定《奎屯市街道人大工作规则》,分类出台14项工作制度,建立“1+14”制度体系,架起规范街道人大工作的“四梁八柱”。明确职能定位。聚焦街道人大工委、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点三个层级,紧贴工作程序、会议程序、履职程序三个维度,明确代表、监督、自身建设等10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切实做到定位准、思路清、方向明。细化程序任务。围绕街道人大的履职范围、工作程序、监督内容等具体工作,将任务细化到月、措施量化到项,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规范街道人大工委2次全体会议、4次委员会议流程,按照事前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讨论审议、公开公示、跟踪落实“五步”会议流程规范会议召开,做到有规可依、流程清晰、程序规范。
![]() |
建好平台抓履职,推进载体多元化
站(点)建设标准化。按照“十有”标准,先后投入140余万元建成1个开放式代表之家、24个代表联络站及44个代表联络点。按照“八项机制”要求,制定代表联络站日常管理制度,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联系群众、依法履职搭建平台。打造“奎屯市智慧人大”掌上终端,设置“学习充能”“建议征集”等7个功能模块,多渠道提供代表培训资源,收集群众意愿诉求,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联系群众常态化。常态开展代表“周四有约”、每月集中接待活动。按照组织代表每周四进站轮值一次,每月进站进行一次集中接待,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入户、一次主题宣讲,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好事、向选民做一次述职“6个1”活动。推动2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141名代表联系,141名代表与705名人民群众结对。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联系群众活动400余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0余件。履职管理严格化。推行代表履职评议+积分管理“双轨”考核模式,调动代表依法履职积极性。按照代表自评、街道人大工委初评、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全面考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程序,将代表履职完成情况量化积分,通过看“满意度”、晒“成绩单”,有效营造代表比学赶超的履职氛围。2023年2名代表因履职不到位被约谈,牢固树立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聚焦工作抓落实,推进指导常态化
常态化沟通交流聚合力。坚持邀请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及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不断提高街道人大对人大监督工作程序性、法律性、专业性认识。2024年以来,邀请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48人次,邀请各级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工作52人次。半年召开一次街道人大工作推进会,组织街道人大工委、社区代表联络站(点)交叉学习观摩。通过高质量活动增强街道人大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更多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在交流中共学共鉴,不断凝聚人大工作合力。常态化学习培训提水平。每季度举办一次“代表大讲堂”活动。去年以来,6名履职优秀代表走上讲台开展专题讲座;每年集中举办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2次以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式,今年以来先后组织56名人大代表、基层人大干部赴浙江、江苏等省市,疆内部分县市观摩学习,全面提升人大代表和队伍的能力素质。常态化指导业务强实效。建立市人大常委会班子领导、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联系指导工作机制,班子领导、专门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定期到联系街道人大工委、社区代表联络站(点)调研,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制定“一要点三计划”(年度工作要点、会议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代表工作计划),帮助街道人大工委厘清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市人大常委会、街道人大工委目标同向、行动同心、工作同频的工作局面。
夯实基础抓服务,推进保障精细化
充实队伍力量。科学配置人员组成,积极吸纳履职优秀人大代表和行业代表为工委委员。选优配强街道人大班子,配备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各1名,委员3至5人。建立健全街道人大工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为支持和保障代表高效履职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资金保障。强化街道人大履职经费保障,确保街道人大工作经费按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有效保障了街道人大工作有序开展。发挥站(点)作用。紧扣“十有”标准,着力在组织运行管理、功能作用发挥和代表活动开展等方面下功夫。依托站(点)阵地,促进代表活动可感可触;推动站(点)管理,推动运行效果再上新台阶。通过代表进站(点)、进网格、进千家万户,有效支持和推动人大代表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向前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