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医共体总院‘龙头’作用,推动州、县级重点专科遴选、立项。”“开展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建立总药师制度,全链条加强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突破学科发展瓶颈。”......在伊犁州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高标准建设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热烈讨论。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下移、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高标准建设新源县、伊宁县、巩留县、昭苏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到的关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相关内容让州人大代表、伊宁县英塔木镇卫生院副院长赛达木·依勒汗木对今后的工作信心倍增。
“作为基层医疗行业的代表,我深深感受到这几年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越来越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如今,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已不是新鲜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的同时,更要让‘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更优质。”赛达木说。
近年来,伊犁州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千县工程”、国家及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及社区医院创建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初步形成“高水平三级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疗次中心+应急联动急救”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围绕共建共享,加快构建县域医疗高地,州级医院与7家县级医联体成员单位签订33个专科联盟协议,设立12个名医工作室。15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以科包院帮扶乡镇卫生院112个,覆盖率100%。同时,通过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州直3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纸质检查检验报告单互认,并与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和第七师胡杨河市卫健委、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完成互认协议签订,为群众看病带来极大便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让乡镇居民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州政协委员,塔城地区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巴合达提·努尔木卡西建议,在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纵向整合中,要切实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的共同体,牵头医院要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下派管理和技术团队,进一步增强医共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将持续优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州县两级专家下沉到乡级卫生院,让老百姓就近享受专家诊疗。同时,充分运用‘智慧医疗’,进一步落实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一号管三天’惠民新举措,切实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州人大代表、昭苏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新华说。